1 规划背景
《规划》主要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关于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21〕337号)《建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建政发〔2021〕11号)等进行编制,总结了建湖县“十三五”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成效,分析了畜禽养殖存在问题,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按照“以地定畜、种养结合”原则和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管理要求,结合建湖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推进畜禽养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和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2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种养结合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持续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3 调查分析
第一部分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调查评估。对建湖县畜禽养殖现状、污染防治现状、种养结合现状等进行了调查说明;计算分析了粪污产生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根据畜禽养殖、种植情况、种养结合及污染防治现状等,分析了建湖县养殖业污染防治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是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分析。根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测算建湖县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等所能消纳的最大畜禽粪污量(折算为猪当量),确定畜禽养殖场配套土地面积是否符合需要,分析建湖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是否与环境承载力相匹配。
4 目标任务
《规划》确定了1个总体目标、4项主要指标、5大主要任务和2大类重点工程。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构建生态消纳为主,工业治理为辅的畜禽养殖污防治体系。构建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标准化、生态化水平。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机制,实现农牧融合发展。
2.主要指标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10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建设率稳定在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
3.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建湖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主要任务:一是明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总体要求;二是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包括强化粪污还田利用、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种养结合水平;三是完善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包括源头减量设施、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四是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包括加强宣传服务,逐步推进粪肥利用台账制度实施;层层落实责任,做好台账记录;五是强化环境监管,包括规范审批、强化日常监管、防范污染风险、提升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智慧水平。
4.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间建湖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包括2大类。
(1)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2)监管体系建设工程。
5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畜禽养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有效的部门沟通协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相互责任,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撑,认真贯彻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扶持政策,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政策扶持。探索适宜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养殖模式。强化监督考核,强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执法检查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督指导。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及时宣传解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关支持政策,及时通报各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展、亮点与问题,形成群防群治畜禽养殖污染的良好氛围。